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

黃秋葵栽培


  
黃秋葵原產於非洲或熱帶亞洲,早在兩千年前埃及就有栽培記錄,約於一百多年前傳入台灣,目前台灣主要的栽種地區在嘉義鹿草及屏東枋寮等地。
  黃秋葵雖然有個「黃」字,但它一點都不黃;有個「秋」字,但除了冬季低溫期產量及外觀較差外,其他月份,超市或傳統市場都可見到它的蹤影,而5月至9月則是主要盛產季節。黃秋葵的果莢外形有稜有角、亦有圓莢型,顔色由淺綠至濃綠色,亦有紫紅色品種。其橫切面呈星狀或圓形,果莢內有種子。
  黃秋葵果莢的表皮有絨毛,果肉帶有黏黏的汁液,煮越久黏稠度越高,所以,一般人的
接受度不是那麼高,但近年來健康意識抬頭,民眾日漸注重養生之道,配合天然生機飲食、有機栽培蔬菜之推廣,黃秋葵已成為新興的蔬菜。《本草綱目》關於黃秋葵的記載,將其歸屬於食療用的植物。它的黏液裡,除含豐富的營養成分外,黏液可附著在胃黏膜上,保護胃壁,就是俗話說的「顧胃」。
  黃秋葵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,果莢富含蛋白質,熱量不高,很適合養生及減肥的人食
用。但要提醒民眾,它的屬性偏寒涼,脾胃虛寒、容易腹瀉或排軟便的人,最好不要多吃。調理方式例如涼拌,撒一些柴魚片,再淋上醬油,或蘸哇沙米吃,是養生減肥的好料理;也可調理成咖哩醬料,減少黏稠的感覺;川燙後蘸摻有蒜末、辣椒末的醬油食用,可以稍微平衡它的寒涼。
茲介紹幾個農友公司精心研究、具高品質之品種,供有興趣栽培者參考。
一、品種特性
(一)翠嬌:
植株生育強健,葉形中大,缺刻中深。果重約14公克,果長約9公分,果寬約1.9公分,
果莢五角,濃綠色,無剛毛,品質甜嫩。開花後4~5天即可採收。
(二)豔嬌:
生育旺盛,植株高,葉片大、中裂,節間中短,豐產。果莢圓型、翠綠色,嫩果10~12公
分即可採收,品質甜嫩細膩。一般黃秋葵蒴果於開花後5~6天果實就會纖維化,「豔嬌」蒴果可7~8天再採收,果莢約15~17公分長,品質仍鮮嫩甜脆。
(三)麗朱:
紅色秋葵,植株生育強健,葉形中等,缺刻中深,葉稍紅綠色,莖紫紅色。果重約14公克,果長約10公分,果寬約1.8公分,果實5角型,果莢紅色,品質細嫩,適宜作沙拉生食用。開花後4~5天即可採收。
(四)永福
株形中等高,著果節位低,結果力強,蒴果5角,果型稍粗,果尖短,果色濃綠,果重約14公克,果長8~9公分,播種至採收約50天,播種適期:南部平地2~8月,中北部3~7月。二、氣候環境
黃秋葵性喜溫暖氣候,耐旱性與耐濕性相當強,生長適溫以25~30℃最佳。對生長環境的適應性強,以排水良好、微酸性土壤、陽光充足、通氣性良好的環境生長最佳。
三、栽培管理
(一)播種育苗:
台灣中南部以2月下旬至8月、中北部以3~7月為播種栽培適期。播種後約2~3天即發芽,12~14天苗株長出4~5片本葉時即可定植。
(二)栽植方式:
單行栽植時,行距120公分、株距45公分;雙行栽植時,畦寬150公分、株距45~50公分。

(三)肥料及水分管理:
黃秋葵植株生育強健,生長期長,所需肥料較多,應多施有機質堆肥;整地時每分地施用腐熟堆肥2500~3000公斤、台肥43號肥料80公斤做為基肥,耙碎後作畦。生育初期,只要保持適當水分,植株即可生育良好。開始著果後,配合田間灌水加施追肥(台肥43號肥料),能使植株保持強健的生長勢,以延長採收期。
(四)整枝方式:
黃秋葵果實著生於葉腋間,有著果之葉腋少有側芽發生,若不整枝,則側芽太多,通風不良將影響結果。一般栽培,以留主莖的單幹整枝方式,可獲高產量,並適當的剪除下位老葉,可促進通風,減少病蟲害發生。
(五)病蟲害防治:
黃秋葵少有病害發生,不過雨季果莢易產生果實疫病,或乾燥季節有白粉病之發生,除應注意通風外,可用四氯異苯腈可濕性粉劑稀釋500倍、或鋅錳滅達樂可濕性粉劑稀釋500倍防治。主要蟲害有斜紋夜盜蟲、潛葉蠅、螟蟲等,可用2%阿巴汀乳劑稀釋2000倍、或畢芬寧乳
劑稀釋1500倍輪流施用防治。防治方法可參考《植物保護手冊》。
(六)採收:
黃秋葵以採收幼嫩果莢為主,自第一朵花起即可留果,開花至採收約5~7 天,過晚採收果實纖維化,不適食用,大約每隔2 天採收一次,盛產期最好能每天採收;有良好的栽培管理及適當的補充養分,採收期可長達3~5 個月,因此,肥料與水分的供給必須充足。開始結果後,每隔10~14 天灌水一次,兩次灌水期間需施用追肥一次。採收期間須適當的摘除老葉,充足的光照,可使果色更亮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